软件结构框架 结构框架图制作软件
摘要:软件构架、架构、框架区别是什么? 适应性,可理解性设计模式比框架更为抽象设计模式在碰到具体问题后,部分代码重用,部分设计重用,在特定领域基于体系结构的可重用的设计。也可以认为框架是体系结构在特定领域下...
发布日期:2020-09-08软件构架、架构、框架区别是什么?
适应性,可理解性设计模式比框架更为抽象设计模式在碰到具体问题后,部分代码重用,部分设计重用,在特定领域基于体系结构的可重用的设计。
也可以认为框架是体系结构在特定领域下的应用。
框架的例子如MVC。
设计模式 在一定的环境中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案 构件通常是代码重用,而设计模式是设计重用,行为模式,协作关系等体系问题的决策总和:它是对软件系统的系统组织,是对构成系统的构件的接口:程序功能实现的逻辑框架是整个或部分系统的可重用设计,而且还涉及到系统的使用,框架则介于两者之间,重用性。
它不仅涉及到结构与行为:框架中可以包括多个设计模式简单点说结构,有时分析也可重用. 构架是architecture,才能产生代码;框架已经可以用代码表示设计模式是比框架更小的体系结构元素,功能,性能,表现为一组抽象构件及构件实例间交互的方法;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框架是可被应用开发者定制的应用骨架。
框架亦可称为应用架构...
好的软件结构有什么特点呢
程序设计中的框架包含DoitPHP(原Tommyframework)是一个基于BSD开源协议发布的轻量级PHP框架,还包含如thinkphp、codeigniter(简称CI)、yii framework、doophp、qeephp、等主流的程序设计框架,根据个人习惯和性能要求,其各也有不同的优缺点。
从软件设计角度,框架是一个可复用的软件架构解决方案,规定了应用的体系结构,阐明软件体系结构中各层次间及其层次内部各组件间的毅力关系,责任分配和控制流程,表现为一组接口,抽象类以及实例间协作的方法。
框架是指对特定应用领域中的应用系统的部分设计和实现子系统的整体结构。
框架将应用系统划分为类和对象,定义类和对象的责任,类和对象如何互相协作,以及对象之间的控制线程。
这些共有的设计因素由框架预先定义,应用开发人员只须关注于特定的应用系统特有部分。
框架刻画了其应用领域所共有的设计决策,所以说框架着重于设计复用,尽管框架中可能包含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的具体类。
因为软件系统发展到今天已经很复杂了,特别是服务器端软件,涉及到的知识,内容,问题太多。
在某些方面使用别人成熟的框架,就相当于让别人帮你完成一些基础工作,你只需要集中精力完成系统的业务逻辑设计。
而且框架一般是成熟,稳健的,可以处理系统很多细节问题,比如,事物处理,安全性,数据流控制等问题。
还有框架一般都经过很多人使用,所以结构很好,所以扩展性也很好,而且它是不断升级的,可以直接享受别人升级代码带来的好处。
...
什么是软件结构图呢?
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维护活动包括使用过程中的扩充、修改与完善.伴随以上过程、培训过程等.问题分析获取需求定义,又称软件需求规约.开销合宜是指软件开发、运行的整个开销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包括子系统、实现及文档为用户可用的程度、过程模型及工程方法选取的约束.(2)软件工程过程:生产一个最终能满足需求且达到工程目标的软件产品所需要的步骤.软件工程过程主要包括开发过程、设计、实现、运作过程、维护过程.采用工程的概念,还有管理过程、支持过程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需求活动包括问题分析和需求分析.它们覆盖了需求.软件工程(SoftWareEngineering)的框架可概括为:目标.详细设计产生程序员可用的模块说明,包括每一模块中数据结构说明及加工描述、过程和原则、确认以及维护等活动、每一模块的接口定义.这些目标的实现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均存在很多待解决的问题,它们形成了对过程.(1)软件工程目标:生产具有正确性、可用性以及开销合宜的产品.正确性指软件产品达到预期功能的程度.可用性指软件基本结构、模块以及相关层次的说明.需求分析生成功能规约.设计活动一般包括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概要设计建立整个软件系统结构.实现活动把设计结果转换为可执行的程序代码.确认活动贯穿于整个开发过程,实现完成后的确认,保证最终产品满足用户的要求,这就是软件工程 展开
用什么工具画 软件架构设计图
UIDesigner是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CDC)设计研发的一款设计类软件,打造一款可以让设计师统一平台和团队协作的平台型设计工具,经过1.0和2.0版本的经验沉淀,我们决定对3.0版本进行全新的架构设计。
开发一个软件系统,前期的架构设计承载着整个软件的设计思想和关键决策,可以说是重中之重。
根据软件架构设计思想,关注分割和交互,好的架构必须使每个关注点相互分离。
我们进行了最基本的需求分析,得出两个关注点:一是工具,二是设计绘图,关系如图1所示。
得到最基本的两个关注点后,接着将提取关键需求(包括:关键功能需求、关键质量需求和关键商业需求),根据两个关注点进行架构的细化设计。
一、关注点——工具 这里我们结合UIDesigner的实际需求,提取出属于“工具”范畴的关键功能需求、关键质量需求和关键商业需求。
首先,“工具”的关键功能需求,必须包括:磁盘文件读写、异常捕捉、日志记录、安全性管理;非工具所必须,但是UIDesigner本身所要求的,包括:配置管理、缓存管理、线程服务、服务器和客户端通讯管理、国际化服务。
其次,“工具”的关键质量需求,质量需求包括开发期质量需求和运行期质量需求两部分,经过分析和权衡,UIDesigner的性能主要取决于设计绘图,而稳定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才是决定“工具”本身发展的质量需求,因此,对“工具”的质量需求设计将以稳定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为主。
最后,“工具”的关键商业需求,因为UIDesigner本身并没有很复杂的业务需求,因此关键商业需求是在设计流程的优化和规范上得到体现,这方面的设计已经属于高层模块和使用流程的设计,对架构的影响非常小,可以暂时性的忽略。
经过关键需求的提取,我们得到了“工具”的设计目标——可以提供通用功能(关键功能需求)的高稳定性、扩展性和维护性的客户端应用。
根据此目标,我们采取了DI(Dependency-Injection)和MVP(Model-View-Presenter)结合的架构,概念架构设计如图2所示。
...
软件的架构与设计模式之什么是架构
一个系统通常是由元件组成的,而这些元件如何形成、相互之间如何发生作用,则是关于这个系统本身结构的重要信息。
具体地说,就是要包括架构元件(Architecture Component)、联结器(Connector)、任务流(Task-flow)。
所谓架构元素,也就是组成系统的核心"砖瓦",而联结器则描述这些元件之间通讯的路径、通讯的机制、通讯的预期结果,任务流则描述系统如何使用这些元件和联结器完成某一项需求。
·建造一个系统所作出的最高层次的、以后难以更改的,商业的和技术的决定。
在建造一个系统之前会有很多的重要决定需要事先作出,而一旦系统开始进行具体设计甚至建造,这些决定就很难更改甚至无法更改。
显然,这样的决定必定是有关系统设计成败的最重要决定,必须经过非常慎重的研究和考察。
计算机软件的历史开始于五十年代,历史非常短暂,而相比之下建筑工程则从石器时代就开始了,人类在几千年的建筑设计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
建筑设计基本上包含两点,一是建筑风格,二是建筑模式。
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恰当选择的建筑模式,可以使一个独一无二。
下面的照片显示了中美洲古代玛雅建筑,Chichen-Itza大金字塔,九个巨大的石级堆垒而上,九十一级台阶(象征着四季的天数)夺路而出,塔顶的神殿耸入云天。
所有的数字都如日历般严谨,风格雄浑。
难以想象这是石器时代的建筑物。
图1、位于墨西哥Chichen-Itza(在玛雅语中chi意为嘴chen意为井)的古玛雅建筑。
(摄影:作者)软件与人类的关系是架构师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也是自从软件进入历史舞台之后就出现的问题。
与此类似地,自从有了建筑以来,建筑与人类的关系就一直是建筑设计师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我们构造建筑物,然后建筑物构造我们(We shape our buildings, and afterwards our buildings shape us)。
英国下议院的会议厅较狭窄,无法使所有的下议院议员面向同一个方向入座,而必须分成两侧入座。
丘吉尔认为,议员们入座的时候自然会选择与自己政见相同的人同时入座,而这就是英国政党制的起源。
Party这个词的原意就是"方"、"面"。
政党起源的要害就是建筑物对人的影响。
在软件设计界曾经有很多人认为功能是最为重要的,形式必须服从功能。
与此类似地,在建筑学界,现代主义建筑流派的开创人之一Louis Sullivan也认为形式应当服从于功能(Forms follows function)。
几乎所有的软件设计理念都可以在浩如烟海的建筑学历史中找到更为遥远的历史回响。
最为闻名的,当然就是模式理论和XP理论。
架构的目标是什么正如同软件本身有其要达到的目标一样,架构设计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呢?一般而言,软件架构设计要达到如下的目标:·可靠性(Reliable)。
软件系统对于用户的商业经营和治理来说极为重要,因此软件系统必须非常可靠。
·安全行(Secure)。
软件系统所承担的交易的商业价值极高,系统的安全性非常重要。
·可扩展性(Scalable)。
软件必须能够在用户的使用率、用户的数目增加很快的情况下,保持合理的性能。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用户的市场扩展得可能性。
·可定制化(Customizable)。
同样的一套软件,可以根据客户群的不同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可扩展性(Extensible)。
在新技术出现的时候,一个软件系统应当答应导入新技术,从而对现有系统进行功能和性能的扩展·可维护性(Maintainable)。
软件系统的维护包括两方面,一是排除现有的错误,二是将新的软件需求反映到现有系统中去。
一个易于维护的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技术支持的花费·客户体验(Customer Experience)。
软件系统必须易于使用。
·市场时机(Time to Market)。
软件用户要面临同业竞争,软件提供商也要面临同业竞争。
以最快的速度争夺市场先机非常重要。
架构的种类根据我们关注的角度不同,可以将架构分成三种:·逻辑架构、软件系统中元件之间的关系,比如用户界面,数据库,外部系统接口,商业逻辑元件,等等。
比如下面就是笔者亲身经历过的一个软件系统的逻辑架构图 图2、一个逻辑架构的例子从上面这张图中可以看出,此系统被划分成三个逻辑层次,即表象层次,商业层次和数据持久层次。
每一个层次都含有多个逻辑元件。
比如WEB服务器层次中有Html服务元件、session服务元件、安全服务元件、系统治理元件等。
·物理架构、软件元件是怎样放到硬件上的。
比如下面这张物理架构图描述了一个分布于北京和上海的分布式系统的物理架构,图中所有的元件都是物理设备,包括网络分流器、代理服务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报表服务器、整合服务器、存储服务器、主机等等。
图3、一个物理架构的例子·系统架构、系统的非功能性特征,如可扩展性、可靠性、强壮性、灵活性、性能等。
系统架构的设计要求架构师具备软件和硬件的功能和性能的过硬知识,这一工作无疑是架构设计工作中最为困难的工作。
此外,从每一个角度上看,都可以看到架构的两要素:元件划分和设计决定。
首先,一个软件系统中的元件首先是逻辑元件。
这些逻辑元件如何放到硬件上,以及这些元件如何为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