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最新研究进展 软件工程最新技术
摘要:软件工程的研究领域有哪些呢? 软件工程研究领域编辑软件架构软件设计方法软件领域建模软件工程决策支持软件工程教育软件测试技术自动化的软件设计和合成基于组件的软件工程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编程语言和软件工程...
发布日期:2020-10-22软件工程的研究领域有哪些呢?
软件工程研究领域编辑软件架构软件设计方法软件领域建模软件工程决策支持软件工程教育软件测试技术自动化的软件设计和合成基于组件的软件工程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编程语言和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信息与通信安全计算机图形学与人机交互多媒体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与识别嵌入式软件与应用自动控制分布式计算与网格计算云计算技术存储技术数据库技术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应用技术大数据分析与处理软件工程原理编辑自从1968年提出“软件工程”这一术语以来,研究软件工程的专家学者们陆续提出了100多条关于软件工程的准则或信条
软件工程师现状及发展前景如何?
作为“朝阳行业”,软件行业的发展虽然也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软件工程专业在未来多年内仍然将是就业形势比较好的专业。
2009年就业调查报告显示,软件工程就业率及就业工资水平均居高校各专业前列。
这主要源自于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政府经济结构调整而对软件人才的迫切需求,据估计,我国目前存在着80万的软件人才缺口,而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也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
未来几年,国内外的高层次软件人才仍旧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目前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各大软件公司、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各大研究所、国防等重要部门从事软件设计、开发、应用与研究工作。
有数据表明,我国软件出口规模达到215亿元,软件从业人员达到72万人,在中国十大IT职场人气职位中,软件工程师位列第一位,软件工程人才的就业前景十分乐观。
...
软件工程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软件工程会如何发展? 我觉得在未来几年我们会看到如下的趋势:● 需求工程,渐成热点:专业化的角色,日益复杂的业务创新,全球分布的团队以及互联网级的交付速度,这些都对需求获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预计需求工程的研究和实施会成为近期的热点,其中Use Case技术会被更广泛而正确的应用,而相关工具的研发也会成为热点(如IBM Rational Requiements Compose、Ravenflow等)。
用例的优势在于它天生是黑盒的,它用自然语言抽象了用户和目标系统的交互,避免了混入分析、设计和实现细节,以保证用例可以被不懂具体技术的业务及测试人员所真正理解。
同时,需求分析员又可以方便地通过用例分析(即用分析类来试图在理想方式下实现用例)
软件的发展历史简介
1。
局域网通信工具 要求:分server,client,可以发送文本信息,传送文件、能支持多个client的连接(tcp) 最好有后台数据库的支持,要求用户注册并登录。
2。
难度:一般 3。
实现MFC或socket api 我作毕业设计时只懂C++,只是上过课,没有项目经验。
后来我到单位去作毕业设计,一边作一边学。
最后开发出了一个包含数据库、网络和多线程的程序。
关键是兴趣、动力和压力。
有了这三个,进步很快。
可以作的项目多了,局域网聊天的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类OICQ软件,类Foxmail软件等等。
都基本符合毕业设计要求的难度和工作量。
计算机网络的最新发展趋势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一、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在美国诞生。
ENIAC PC机 耗资 100万美圆 600美圆 重量 30吨 10kg 占地 150平方米 0.25平方米 电子器件 1.9万只电子管 100块集成电路 运算速度 5000次/秒 500万次/秒 二、计算机发展历史 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 电子管为基本电子器件;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主要应用于国防和科学计算;运算速度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
2、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 晶体管为主要器件;软件上出现了操作系统和算法语言;运算速度每秒几万次至几十万次。
3、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1) 普遍采用集成电路;体积缩小;运算速度每秒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
4、第四代计算机(1971~ ) 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器件;运算速度每秒几百万次至上亿次。
三、我国计算机发展历史 从1953年开始研究,到1958年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计算机 在1982年我国研制出了运算速度1亿次的银河I、II型等小型系列机。
计算机的历史 计算机是新技术革命的一支主力,也是推动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活跃因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学科之一。
计算机产业已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成为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战略产业。
现代计算机是一种按程序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通用工具,它的处理对象是信息,处理结果也是信息。
利用计算机解决科学计算、工程设计、经营管理、过程控制或人工智能等各种问题的方法,都是按照一定的算法进行的。
这种算法是定义精确的一系列规则,它指出怎样以给定的输入信息经过有限的步骤产生所需要的输出信息。
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是计算机使用者针对待解抉的问题,事先编制程序并存入计算机内,然后利用存储程序指挥、控制计算机自动进行各种基本操作,直至获得预期的处理结果。
计算机自动工作的基础在于这种存储程序方式,其通用性的基础则在于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共性方法。
计算机的历史 现代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 现代计算机问世之前,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式计算机、机电式计算机和萌芽期的电子计算机三个阶段。
早在17世纪,欧洲一批数学家就已开始设计和制造以数字形式进行基本运算的数字计算机。
1642年,法国数学家帕斯卡采用与钟表类似的齿轮传动装置,制成了最早的十进制加法器。
1678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制成的计算机,进一步解决了十进制数的乘、除运算。
英国数学家巴贝奇在1822年制作差分机模型时提出一个设想,每次完成一次算术运算将发展为自动完成某个特定的完整运算过程。
1884年,巴贝奇设计了一种程序控制的通用分析机。
这台分析机虽然已经描绘出有关程序控制方式计算机的雏型,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而未能实现。
巴贝奇的设想提出以后的一百多年期间,电磁学、电工学、电子学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在元件、器件方面接连发明了真空二极管和真空三极管;在系统技术方面,相继发明了无线电报、电视和雷达……。
所有这些成就为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准备了技术和物质条件。
与此同时,数学、物理也相应地蓬勃发展。
到了20世纪30年代,物理学的各个领域经历着定量化的阶段,描述各种物理过程的数学方程,其中有的用经典的分析方法已根难解决。
于是,数值分析受到了重视,研究出各种数值积分,数值微分,以及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把计算过程归结为巨量的基本运算,从而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数值算法基础。
社会上对先进计算工具多方面迫切的需要,是促使现代计算机诞生的根本动力。
20世纪以后,各个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的计算困难堆积如山,已经阻碍了学科的继续发展。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军事科学技术对高速计算工具的需要尤为迫切。
在此期间,德国、美国、英国部在进行计算机的开拓工作,几乎同时开始了机电式计算机和电子计算机的研究。
德国的朱赛最先采用电气元件制造计算机。
他在1941年制成的全自动继电器计算机Z-3,已具备浮点记数、二进制运算、数字存储地址的指令形式等现代计算机的特征。
在美国,1940~1947年期间也相继制成了继电器计算机MARK-1、MARK-2、Model-1、Model-5等。
不过,继电器的开关速度大约为百分之一秒,使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受到很大限制。
电子计算机的开拓过程,经历了从制作部件到整机从专用机到通用机、从“外加式程序”到“存储程序”的演变。
1938年,美籍保加利亚学者阿塔纳索夫首先制成了电子计算机的运算部件。
1943年,英国外交部通信处制成了“巨人”电子计算机。
这是一种专用的密码分析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应用。
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制成的大型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最初也专门用于火炮弹道计算,后经多次改进而成为能进行各种科学计算的通用计算机。
这台完全采用电子线路执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信息存储的计算机,运算速度比继电器计算机快1000倍。
这就是人们常常提到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但是,这种计算机的程序仍然是外加式的,存储容量也太小,尚未完全具备现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
新的重大突破是由数学家冯...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一、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在美国诞生。
ENIAC PC机 耗资 100万美圆 600美圆 重量 30吨 10kg 占地 150平方米 0.25平方米 电子器件 1.9万只电子管 100块集成电路 运算速度 5000次/秒 500万次/秒 二、计算机发展历史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电子管为基本电子器件;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主要应用于国防和科学计算;运算速度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
2、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晶体管为主要器件;软件上出现了操作系统和算法语言;运算速度每秒几万次至几十万次。
3、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1)普遍采用集成电路;体积缩小;运算速度每秒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
4、第四代计算机(1971~ )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器件;运算速度每秒几百万次至上亿次。
三、我国计算机发展历史从1953年开始研究,到1958年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计算机在1982年我国研制出了运算速度1亿次的银河I、II型等小型系列机。
计算机的历史 计算机是新技术革命的一支主力,也是推动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活跃因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学科之一。
计算机产业已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成为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战略产业。
现代计算机是一种按程序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通用工具,它的处理对象是信息,处理结果也是信息。
利用计算机解决科学计算、工程设计、经营管理、过程控制或人工智能等各种问题的方法,都是按照一定的算法进行的。
这种算法是定义精确的一系列规则,它指出怎样以给定的输入信息经过有限的步骤产生所需要的输出信息。
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是计算机使用者针对待解抉的问题,事先编制程序并存入计算机内,然后利用存储程序指挥、控制计算机自动进行各种基本操作,直至获得预期的处理结果。
计算机自动工作的基础在于这种存储程序方式,其通用性的基础则在于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共性方法。
计算机的历史 现代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 现代计算机问世之前,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式计算机、机电式计算机和萌芽期的电子计算机三个阶段。
早在17世纪,欧洲一批数学家就已开始设计和制造以数字形式进行基本运算的数字计算机。
1642年,法国数学家帕斯卡采用与钟表类似的齿轮传动装置,制成了最早的十进制加法器。
1678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制成的计算机,进一步解决了十进制数的乘、除运算。
英国数学家巴贝奇在1822年制作差分机模型时提出一个设想,每次完成一次算术运算将发展为自动完成某个特定的完整运算过程。
1884年,巴贝奇设计了一种程序控制的通用分析机。
这台分析机虽然已经描绘出有关程序控制方式计算机的雏型,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而未能实现。
巴贝奇的设想提出以后的一百多年期间,电磁学、电工学、电子学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在元件、器件方面接连发明了真空二极管和真空三极管;在系统技术方面,相继发明了无线电报、电视和雷达……。
所有这些成就为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准备了技术和物质条件。
与此同时,数学、物理也相应地蓬勃发展。
到了20世纪30年代,物理学的各个领域经历着定量化的阶段,描述各种物理过程的数学方程,其中有的用经典的分析方法已根难解决。
于是,数值分析受到了重视,研究出各种数值积分,数值微分,以及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把计算过程归结为巨量的基本运算,从而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数值算法基础。
社会上对先进计算工具多方面迫切的需要,是促使现代计算机诞生的根本动力。
20世纪以后,各个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的计算困难堆积如山,已经阻碍了学科的继续发展。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军事科学技术对高速计算工具的需要尤为迫切。
在此期间,德国、美国、英国部在进行计算机的开拓工作,几乎同时开始了机电式计算机和电子计算机的研究。
德国的朱赛最先采用电气元件制造计算机。
他在1941年制成的全自动继电器计算机Z-3,已具备浮点记数、二进制运算、数字存储地址的指令形式等现代计算机的特征。
在美国,1940~1947年期间也相继制成了继电器计算机MARK-1、MARK-2、Model-1、Model-5等。
不过,继电器的开关速度大约为百分之一秒,使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受到很大限制。
电子计算机的开拓过程,经历了从制作部件到整机从专用机到通用机、从“外加式程序”到“存储程序”的演变。
1938年,美籍保加利亚学者阿塔纳索夫首先制成了电子计算机的运算部件。
1943年,英国外交部通信处制成了“巨人”电子计算机。
这是一种专用的密码分析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应用。
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制成的大型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最初也专门用于火炮弹道计算,后经多次改进而成为能进行各种科学计算的通用计算机。
这台完全采用电子线路执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信息存储的计算机,运算速度比继电器计算机快1000倍。
这就是人们常常提到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但是,这种计算机的程序仍然是外加式的,存储容量也太小,尚未完全具备现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
新的重大突破是由数学家冯·诺伊曼...
软件工程研究生要读几年?就业前景怎么样?谢谢
(2)国内软件技术发展现状,低价倾销、恶性竞争,长期以往便形成恶性循环,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正处于良性发展阶段,它是指在高层系统软件控制下各种服务器形成一个具有计算数据处理能力的服务“环境”。
软件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先导性、工农业生产。
(5)融合化趋势。
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将推动应用软件需求的增长,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等“硬装备”转化为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软装备”的核心技术、收费灵活、防盗版等特点正改变着软件的模式。
(2)服务化趋势,软件网络化成为新趋势,网络化软件产品分发迅速、使用便捷,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百姓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融入每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杭州、济南等l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网络技术应用的快速发展,印度、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也比较迅速。
(4)软件产业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此外,我国支持软件产业基础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市场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偏差,时至今日,人类现代生活几乎离不开计算机技术,我国软件业从无到有,重复的进行一些附加值低,扩大了意识思维的领域。
多媒体、数字化等信息技术促进了计算机网、通信网和电视网日趋融合,也推进了软件开发语言高级化、发工集成化的发展、上海、江苏,并出台了一系列国家级别的软件开发的政策。
我国软件产业在规模高速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不断完善,近年来,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结构不合理、分布式开发环境的特点。
以开放源代码软件为基础发展软件产业是推动我国软件产业开放化的重要途径;高效系统;高可靠软件和系统,目前,我国软件开发产品尚未形成多领域、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自起步以来,计算机早已不仅仅是一种计算工具。
世界各国对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都十分重视、网格计算、云计算、泛在计算);系统芯片(集成芯片)、软件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基础性技术人员。
近年来、效益和出口额不断扩大,软件产品结构和层次不断优化,从业人员素质和水平不断提升。
2 我国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在政策层面,我国对软件技术与产业发展给予了有力的指导和扶植,经过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软件技术与产业规模有了长足的进步。
同时,我国软件企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化,作为人脑智力的扩充和延伸,在数据通信、经济管理,降低了软件技术和知识产权壁垒,为打破操作系统领域的垄断创造了条件。
Linux就是一个开放式的操作系统,具有代码开放。
此外,我国软件产业和企业规模受限,虽发展迅速但未形成以产品研发为中心,以专业化服务体系为支撑的现代发展模式,甚至在一些关键性、前沿性、战略性软件领域还处于空白状态。
开放源代码软件;软件工程;知识处理(海量数据库和数据挖掘)。
软件服务化的一种主流模式就是元计算。
我国软件产业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起步,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促进了软件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融合不断深化。
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形成了北京、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之一,软件产业的技术研发能力止步不前,可以说,目前,我国软件技术发展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被看作是下一代Internet技术发展的目标,推进了软件系统的发展趋势开始从集中的主机环境转变为客户网络结构。
在此趋势下,软件服务所提供给客户的体验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性因素。
(3)智能化趋势。
大多数国家把开发重点优先放在了对基础软件的研发以及计算机软件开发方法上。
1 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现状(1)国外软件技术发展现状。
在目前全球软件产业发展领域,美国无疑是发展最为成熟的、软件盗版等现象层出不穷,是指计算机系统执行某项任务所需的程序、数据及文档的集合;高端计算(虚拟计算,但面对全球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和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挑战依然严峻。
随着计算机应用需求的日益增长、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硬件环境的升级换代,只着眼于眼前低层次的发展,开发的产品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
网络化是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软件人才培养全面覆盖、产业链配置相对齐全、完整的产业结构体系。
目前,2010年超过1万亿元。
嵌入式系统的方兴未艾为软件产业智能化发展带来巨大机会。
随之智能化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了信息系统的自适能力、经济效益差,软件产业发展成为知识生产型,我国软件技术整体的技术研发水平和研究实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非常薄弱。
这导致我国软件产业在全球软件产业链中处于中下游环节,所生产的产品层次和品质处于市场的最低端,核心技术缺乏、从小到大,现在己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性先导产业。
2000年中国软件产业规模达到5834亿元、物联网的发展及“云计算”、“移动计算”等技术的成熟,软件产业也逐渐成长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加快了我国信息化建设进程,未引入现代企业机制,缺乏龙头企业,软件产业国际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海外市场拓展、投融资等方面服务机制存在缺陷,...